導讀:隨著5G時代的到來,封裝技術的發(fā)展將隨著無線通訊規(guī)格的變化而改變。5G無線通訊規(guī)格可能分為頻率低于1GHz、主要應用在物聯網領域的5G IoT、4G演變而來的Sub-6GHz頻段以及5G高頻毫米波頻段。
近日消息,臺灣研究機構近日預測,未來5G高頻通訊芯片封裝將向AiP技術和扇出型封裝技術發(fā)展。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封裝技術的發(fā)展將隨著無線通訊規(guī)格的變化而改變。5G無線通訊規(guī)格可能分為頻率低于1GHz、主要應用在物聯網領域的5G IoT、4G演變而來的Sub-6GHz頻段以及5G高頻毫米波頻段。
其中,5G IoT和5G Sub-6GHz預計將繼續(xù)維持3G和4G時代結構模組,也就是分為天線、射頻前端、收發(fā)器和數據機等四個主要的系統(tǒng)級封裝(SiP)和模組,而更高頻段的5G毫米波,則采用將天線、射頻前端和收發(fā)器整合成單一系統(tǒng)級封裝。
在天線的整合封裝方面,由于頻段越高、天線越小,5G時代的天線或將以AiP(Antenna in Package)技術其他零件共同整合到單一封裝內。
AiP是基于封裝材料與工藝,將天線與芯片集成在封裝內,實現系統(tǒng)級無線功能的一門技術。 AiP技術順應了硅基半導體工藝集成度提高的潮流,為系統(tǒng)級無線芯片提供了良好的天線解決方案,因而深受廣大芯片及封裝制造商的青睞。
諧振型天線的輻射效率與其電尺寸密切相關,天線最大增益更是受到物理口徑的嚴格限制。傳統(tǒng)的民用通信頻率多工作在10GHz以下,為使天線達到可以實用的效率,需要大大增加原有芯片封裝的長寬高。這樣對小型化和低成本都很難有貢獻,反而是更大的副作用。
隨著無線通信的發(fā)展,10GHz以下頻譜消耗殆盡,民用通信終于在近幾年轉移向資源更廣闊的毫米波段。 顧名思義,毫米波段波長在1-10mm這個量級。片上天線的尺寸可以小于一般的芯片封裝。這就為AiP的實用帶來了新的機遇。
而扇出型封裝(Fan-out)可整合多芯片,且效能比以載板基礎的系統(tǒng)級封裝要佳,所以看好扇出型封裝技術在未來5G射頻前端芯片整合封裝中的應用。
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OWLP)的英文全稱為(Fan-Out Wafer Level PackagingP),其采取拉線出來的方式,成本相對便宜;FOWLP可以讓多種不同裸晶,做成像WLP制程一般埋進去,等于減一層封裝,假設放置多顆裸晶,等于省了多層封裝,有助于降低客戶成本。此時唯一會影響IC成本的因素則為裸晶大小。
FOWLP封裝最早在2009~2010年間由Intel提出,僅用于手機基帶芯片封裝。
2013年起,全球各主要封測廠積極擴充FOWLP產能,主要是為了滿足中低端智能手機市場,對于成本的嚴苛要求。FOWLP由于不需要使用載板材料,因此可節(jié)省近30%封裝成本,且封裝厚度也更加輕薄,有助于提升芯片商產品競爭力。
聯發(fā)科副處長許文松曾指出,扇出型封裝解決了過往技術難以提升I/O 密度的瓶頸,扇出型封裝具備超薄、高I/O 腳數等優(yōu)勢,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物聯網設備中非常理想的封裝技術選擇,如智能手機中使用的圖形芯片、存儲器、影像傳感器等,通過扇出型封裝,能在緊密空間中達到更經濟、有效率的高互連密度。
為了實現高速率、高容量和低延遲的5G網絡目標,需要引進大量的新技術,封裝技術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相信AiP和扇出型封裝技術會在5G到來時得到更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