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對于智能家居企業(yè)而言,做好各自在產業(yè)鏈條上的事情,找到自己的路徑去發(fā)力比跟風逐流浮躁下去更有價值,也更有機會在行業(yè)或者區(qū)域中做出長線知名度。
圖片來自“億歐網”
智能家居行業(yè)目前可能存在著一種分歧,這種不透明的部分卡在消費者和廠商之間,筆者在線下觀察到的普遍現(xiàn)象是,廠商在智能家居賣點上的宣傳歇斯底里,盡量塑造成很智能很方便的樣子,而另一旁的消費者卻對此無動于衷,感覺不過這樣甚至覺得有些Low、繁瑣乃至浮夸,沒有任何想要裝一套的欲望。
“挺好玩,看上去很炫,但這并不是我想要的?!边@是不少消費者在看完全屋智能樣板展示之后的第一感觸,思考其本質問題出在了哪兒?大概是不少廠家從技術實現(xiàn)路徑出發(fā)進行開發(fā)與集成,而消費者更注重直觀的整體的體驗感受,并不想了解那么多復雜的幕后技能。
好與不好不都是表面上的事,但都在表面上體現(xiàn),表面上做得都差強人意,誰還會在乎背后的技術到底好不好?
筆者認為,無論是技術方案還是智能產品,在缺少用戶參與感的情況下憑借單方意愿去想當然地替用戶考慮需求,讓用戶去習慣適應“情景模式”的做法是個泥潭,想要在行業(yè)里突圍的玩家們不應該在此越陷越深,多傾聽用戶的聲音并轉化成匹配的技術輸出才能逐漸接近消費者心理預期,避免南轅北轍。
被情景模式充斥的迷亂市場
情景模式快被廠商玩壞了,跟著凌亂的是開關面板,長此以往市場必定一片狼藉。
一般的情景模式大概都會包含一些回家/離家模式,會客模式、休息模式、娛樂模式等等,但其直觀差別就是固定好一套燈光效果或(電視、窗簾、空調等)智能設備聯(lián)動而已,說好的智能,本質其實更接近在做開關和遙控的事情,只是擴大了控制的范圍和種類,用戶可能是技術小白,但并不呆傻,所以智能家居不一定要塑造多么神乎其神的形象,能幫用戶實現(xiàn)什么升級什么提高什么反而更重要。
當然,目前情景模式也并不是一無是處,只是情景模式的不斷堆積有些用力過猛,比如回家和離家做一些一鍵開關的聯(lián)動可能還是有一些需求的,比如用戶懶得動通過語音或者APP、面板等控制窗簾、空調等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體驗也還可以,還有比較實用的安防、對講等功能。但是越來越多情景模式似乎正在跳脫對核心用戶價值的思考,變得無關痛癢甚至有些滑稽,例如一鍵開關為什么要開關這些燈,這套燈光色溫調節(jié)組合的邏輯是什么,用戶真的是想要這樣的組合展示還是廠商強加的聯(lián)動邏輯,這些真的需要深入且細致地思考,而思考的核心是真正圍繞用戶需求進行才對。
一位銷售人員曾在介紹產品時自豪地對筆者說,旗下的產品可實現(xiàn)十幾種情景模式和二十多項子系統(tǒng)集成,但從用戶角度來說,這樣的“轟炸”反而讓人感覺選擇起來比較吃力和復雜。無論是智能家居或是其他領域,化繁為簡的能力越來越重要,不管技術多么復雜,對于消費者來說,智能家居一定是簡單便捷的,這不僅體現(xiàn)產品上、交互路徑上,甚至在熟悉、選擇、思考、決策的過程中各種精力成本也要降到最低。
情景模式目前的實現(xiàn)方式大多都是通過墻上面板的按鈕、手機APP、語音交互設備等交互入口,連接主機發(fā)出控制信號,來控制室內的燈光、新風空調、門窗窗簾等的開關閉合,目前主要通過總線或無線技術集成實現(xiàn),總線相對復雜但更具穩(wěn)定性,無線比較輕巧但會面臨意外情況,無論是總線還是無線,甚至是兩者結合,智能家居所涉及的技術對于廠商們而言進入門檻越來越低,對做好整體體驗感和穩(wěn)定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將是賽道玩家一較高下的內功對壘維度,而不是消費者需要搞懂的層面。
此外,聯(lián)動控制之后的很多事情很多廠商比較思考欠缺,比如通過數(shù)據分析和判斷增強智能系統(tǒng)的主動決策能力。消費者的心理預期是什么?其實不是回到家我要怎么控制一套什么東西,而是希望智能家居減少我在控制操作上所需要花費的精力和思考時間,綜合為用戶營造一個舒適、健康、便捷的空間環(huán)境,情景模式只能說做得還比較膚淺,但又是現(xiàn)階段能直觀呈現(xiàn)的一種可行方式,因此滿足用戶需求的情景模式可以做深做細,無關緊要的情景模式還是做減法更好。
消費升級背景下用戶對產品品質有更高追求
忽略消費升級在消費人群中潛移默化的力量是致命的。
筆者在線下了解到,很多廠商的宣傳口徑其實目前都在往“全屋智能”的概念上靠,卻忽略了全屋智能的基礎是基于各類智能產品節(jié)點實現(xiàn)的,而這些節(jié)點產品是離消費者最近的層面。很難想象,如果連一件產品都沒做好,比如外觀丑陋、缺乏質感、沒有品味、顯得低廉、不協(xié)調的產品,直觀上都讓用戶心生厭煩,那用戶憑什么相信基于這套產品會有不錯的全屋智能體驗呢?邏輯上就說不通,所以有時候真的不是價格便宜就能吸引到消費者。
打動用戶的第一層肯定是產品,這層過了關,其次才是系統(tǒng)集成和綜合體驗。說到做產品,更多還是要捕捉到最新的產品流行趨勢和消費者審美,少即是多,考驗廠商在產品背后的推理能力。
比如,能集成在一起的功能就盡量集成到一塊面板上去操作,沒必要分成一排多種多樣的面板,在面板上設計的按鍵、觸控亦或是語音交互都要有科學的排版邏輯,要把合理的多種交互方式通過簡潔的界面,簡單的操作方式提供給用戶,不要密密麻麻或者標一些很費解的圖標讓用戶再逐個學習、記憶和理解這塊面板的具體功能,總之產品層面一定要做到體驗極致而不是敷衍了事或采用相對落后和隨大流的技術方案,這樣才會在競爭中有所差異化體現(xiàn)。
因為智能家居的多用戶多場景屬性,系統(tǒng)集成和綜合體驗其實是基于產品更難的落地途徑,并不是隨隨便便做好連接控制那么簡單,如果做不好很超前的體驗,那么把實用功能做好可能是更可取的做法,最起碼對用戶真的有用處,而不是自賣自夸自嗨,其實根本不智能也不靠譜的“全屋智能”,智能家居是面向未來的,但也是要面對當下的,在這樣的技術和落地平衡點上做好取舍很關鍵。
目前,除了消費級的IoT平臺和產品(比如小米、海爾、美的、科沃斯等)公司之外,更多的智能家居集成廠商或者聚焦全屋智能的廠商都在通過打通地產渠道去做規(guī)模化落地,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廠商自己吹捧的再好都收效甚微,最重要的是獲得客戶和用戶的認可和口碑傳播,否則大規(guī)模地交付就是大規(guī)模地口碑崩盤,跑馬圈地的速度就是走向衰亡的速度,在營銷方式上廠商最忌諱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感覺良好。
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開放市場,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自己說第一那算不得第一。
找到自己的路
通過與一些智能家居廠商對話了解到,很多廠商并沒有想明白自己的策略和發(fā)展路徑,尤其是多如牛毛的非知名中小企業(yè),只是風口來了大家都在這么做我也要這么做。
對此筆者認為,智能家居廠商或者服務商明晰自己的核心能力很關鍵,而不是片面追求做大做全。自己的產品設計能力強那就把產品打磨好,自己在本地或者多地的服務能力強那就做精細化服務,自己的能力在技術層那就把技術做到極致,智能家居這個大盤可能存在局部賽道的品牌集中,但不存在整體的贏家通吃局面,更多是需要跨界的融合和共贏。
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說,對于智能家居也并沒有多么清晰的認知,目前還只是嘗鮮或者局部升級需求,尚未形成真正的剛需,選擇上更多也是找到符合自己需求和審美的產品或者方案,也比較多元化,這為各類玩家提供了巨大機會,小眾個性也有可能做出可觀的大市場。
所以,做好各自在產業(yè)鏈條上的事情,找到自己的路徑去發(fā)力比跟風逐流浮躁下去更有價值,也更有機會在行業(yè)或者區(qū)域中做出長線知名度。
走出對情景模式的沉迷和制造垃圾產品的誤區(qū)才有可能成為智能家居行業(yè)的頭部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