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5G將支持的許多服務將是業(yè)務關鍵型的,因此網絡必須有足夠的覆蓋范圍、容量和可靠性。
室內蜂窩系統(tǒng)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是,隨著時代從4G向5G的轉變,人們普遍認為它們將變得更加必要和廣泛。
這些增長預期有幾個原因。首先,大多數手機數據的使用都是在室內進行的,而移動設備正在繼續(xù)快速增長,并使用更多的數據。思科的年度互聯(lián)網報告估計,到2023年,全球將有87億臺手持/個人移動設備,以及44億臺機器對機器/物聯(lián)網設備。思科預計,到2023年,全球每人將有3.6臺聯(lián)網設備,其中45%的設備通過蜂窩網絡連接,55%通過Wi-Fi或有線連接。特別是在北美,這一數字甚至更高:預計每人平均有13.4臺聯(lián)網設備/連接。
同時,2017年平均每月使用1.5GB數據的設備預計到2022年每月將使用9.7GB的數據。愛立信(Ericsson)的移動報告估計,具體到北美地區(qū),智能手機的月平均使用量將從2019年的約8.5GB增至2025年的每月45GB??紤]到估計80%的蜂窩數據流量來自室內,這意味著即使室內流量在蜂窩和Wi-Fi之間分配,室內網絡的壓力也將大大增加。
第二個原因,特別是對于AT&T和Verizon等運營商而言,是因為他們可用于5G服務的初始頻譜一直是高頻毫米波頻段。mmWave使得數千兆位的速度成為可能,而在較低頻率的單個信道上根本無法實現(xiàn),但這種性能伴隨著昂貴的傳播代價。mmWave具有幾個固有的特性,使其難以使用:其中之一是它易于反射而不是穿透表面,并且易于被外部建筑材料(特別是低輻射率玻璃)阻止的脆弱性。同樣,建筑物內的滲透問題對于蜂窩系統(tǒng)來說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信號脆弱性的影響更大,信號行為在更高頻段也有所不同,以至于室外的覆蓋范圍根本無法用于需要速度的室內公共或私人網絡,5G毫米波系統(tǒng)可以提供的低延遲和高容量。某些類型的室內系統(tǒng)是必備的。
第三個原因與5G戰(zhàn)略有關。雖然以消費者為中心的5G應用和設備顯然是這一戰(zhàn)略的一部分,但移動網絡運營商也非常熱衷于向各種企業(yè)銷售5G,并與制造商、倉儲和物流提供商、運輸樞紐、商業(yè)地產/智能建筑所有者、醫(yī)療保健和其他垂直市場建立更深層次的關系。其中許多5G網絡的實施將在室內環(huán)境中進行。其中一些將是完全私有的網絡,企業(yè)擁有或租賃自己的頻譜;一些將托管訪客/公共使用、內部運營或物聯(lián)網的組合網絡。高清晰度視頻和實時分析/視頻處理來自一隊安全攝像頭、監(jiān)控工業(yè)生產線的攝像頭,或者用于大型場館體育和娛樂中的分發(fā)、重播和AR/VR體驗,這些只是5G伴隨多路訪問邊緣計算(MEC)而得到最好支持的高帶寬需求的一部分。
5G將支持的許多服務將是業(yè)務關鍵型的,因此網絡必須有足夠的覆蓋范圍、容量和可靠性,以使企業(yè)能夠依賴它們——為此,光靠外部覆蓋是不夠的。正如AnalysysMason首席分析師卡羅琳?加布里埃爾(CarolineGabriel)最近寫道的那樣,在當前和前幾代無線網絡中,室外宏觀網絡優(yōu)先于室內覆蓋,導致室內覆蓋漏洞和電話中斷,“破壞了許多企業(yè)實施移動優(yōu)先戰(zhàn)略的努力?!催^來,這限制了運營商將其網絡貨幣化的能力。
加布里埃爾寫道:“如果要滿足企業(yè)需求,5G時代的室內體驗質量就不能再退居次要地位?!薄!斑\營商和企業(yè)第一次有強烈的動機投資建設無線網絡,其程度與室外網絡相同?!W絡將首次部署在室內服務質量與室外服務質量同等重要的地方,而不是事后才考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