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涼透了”的三大運營商,又站起來了?

2021-03-29 09:38 BOO聊通信

導讀:從國內電信巨頭們的財報來看,中國電信行業(yè)在2020年可謂是出現了明顯的逆勢增長

近期,作為上市公司的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相繼發(fā)布2020年財報,電信運營商們在2020年到底過的咋樣,答案已經揭曉。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整體經濟發(fā)展是不太樂觀的。國家統(tǒng)計局2月18日公布,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2.3%,雖然領跑全球,但相比2019年依然有顯著的下滑。

不過,從國內電信巨頭們的財報來看,中國電信行業(yè)在2020年可謂是出現了明顯的逆勢增長。

來自“中商產業(yè)研究院”

近幾年,雖然媒體經常用“中國移動日賺XXX億”這樣腦殘的文字不懷好意的去加深用戶與運營商的對立,但行業(yè)內都知道運營商們其實非常不好過,畢竟中央層面年年盯著運營商提速降費,無論是個人業(yè)務還是政企業(yè)務費用都連年下降,加上三大運營商在用戶飽和無法增量的背景下價格戰(zhàn)打的雞飛狗跳,三大運營商整體來看出現了增長失速的問題。

不過,2020年,三大運營商營收利潤同時出現拐點,重回正增長軌道。

來自“讀書論道”

其中利潤增速增幅最大的中國移動,凈利潤增速增長超過10個百分點,一舉扭轉去年利潤嚴重下滑的頹勢。

為什么三大運營商會同時出現營收、利潤雙提升的局面呢?

一是2C市場的用戶ARPU值增加。所謂ARPU,就是Average Revenue Per User,翻譯過來就是每用戶平均收入,說白了就是你每個月給運營商在移動網絡、寬帶網絡使用上交了多少錢。

前些年,由于三大運營商在手機市場與寬帶市場上激烈的價格戰(zhàn),導致ARPU值持續(xù)走低。下圖是2020年以前三大的ARPU,可以看到清晰的一路下滑態(tài)勢。

來自“格隆匯”

不過2020年隨著移動市場與寬帶市場基本飽和,移動用戶市場甚至出現了用戶下降的情況,因此,三大運營商對于增量用戶的爭奪基本進入了休戰(zhàn)期,都轉而關注存量用戶的價值提升。

來自“中商產業(yè)研究院”

而之所以存量用戶的收入會增加,一方面是原來過于廉價(甚至免費送)的寬帶價格提高以及智慧家庭類收費業(yè)務增長(比如移動魔百盒)。2020年中國移動家庭寬帶綜合ARPU 達到 37.7 元,同比增長 6.9%,中國電信寬帶綜合ARPU達到人民幣44.4元,同比增長4.2%。

來自“格隆匯”

另一方面是大量用戶轉為資費更高的5G套餐。以中國電信為例,其5G用戶ARPU 值達到65.6元,顯著高于所有移動用戶整體ARPU值44.1元,而中國移動的數據顯示,用戶在轉為5G套餐后平均ARPU值提升了6個點。從目前全球5G商業(yè)化做的最好的韓國電信運營商的數據來看,其用戶轉化為5G用戶后ARPU值平均增長了37%,40%的5G用戶已經在使用AR和VR付費服務。

而截至2020年底,中國移動5G用戶滲透率為17.6%,中國電信5G用戶滲透率為24.6%,中國聯通5G用戶滲透率為23.2%,未來幾年中國運營商們顯然在吃5G轉化紅利上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二是賺錢的新興業(yè)務增長很快。三大運營商總在提轉型轉型,為什么呢?當然是因為傳統(tǒng)的管道業(yè)務不賺錢啊。移動通信業(yè)務是重資產經營,在產生利潤前必須砸下大量資金建設通信網絡、支付網絡維護費用,然而實際利潤率卻低的可憐,全球電信運營商中,利潤率高的也就10幾個點,而普遍則是在5、6個點的極低利潤率下“茍且偷生”,稍微經營不善或者外部環(huán)境改變就有可能出現虧損情況,簡單來說就是投資高、回報低(以下為2018年數據)。

反觀互聯網行業(yè),不但輕資產,而且利潤率高。以中國幾家已經公布2020年財報的互聯網巨頭為例,2020年,騰訊營收4820億,凈利潤1601億,利潤率33.2%;百度營收1071億元,凈利潤220億元,利潤率20.5%;網易公司凈收入為736.7億元,凈利潤為147.1億元,利潤率20%。

騰訊營收差不多是移動的60%,但利潤卻比移動高出了60%,這還是三家里盈利能力最強的土豪動。就算現在大家普遍看不上的百度,在其營收僅為電信四分之一的情況下,利潤竟然還超過了電信。

來自“C114”

這就是為什么資本市場普遍不看好電信運營商的原因。就算營收與中國移動還有很大差距,騰訊目前市值依然為5萬多億人民幣,為中國移動的5倍多、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20多倍。

所以,電信運營商們累死累活的投資、建網、擺攤賣卡、上門推銷寬帶、挨用戶罵,三家運營商甚至出現互剪網線的奇葩行為,把臟活累活都干了,最后錢都讓在其網絡上奔跑的互聯網公司在北上廣深CBD寫字樓里敲擊鍵盤的白領們賺了。

這導致運營商們也想去分一杯羹,比如中國電信的翼支付、中國移動的咪咕系列app、中國聯通的招聯金融等,這都是運營商們推出的比較有代表性的互聯網產品。

同時,運營商們在電信領域的優(yōu)勢,可以幫助其在IDC、大數據、云計算這些持續(xù)高增長的領域開拓市場,這也是運營商們力爭奪取的市場。

2020年,中國移動的DICT(Data,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收入達到人民幣435億元,同比增長66.5%,其中,移動云收入達到人民幣92億元,同比增長353.8%;中國電信產業(yè)數字化收入達到人民幣840億元,同比增長9.7%,全網云業(yè)務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58.4%;中國聯通的產業(yè)互聯網業(yè)務收入同比大增30.0%,達到427億元,其中ICT業(yè)務收入人民幣134億元,同比增長33.4%;IDC及云計算業(yè)務收入達到人民幣234億元,同比增長26.1%;物聯網業(yè)務及大數據業(yè)務收入分別達到42億元和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和39.8%。

可以看到,雖然傳統(tǒng)業(yè)務收入增長停滯,但三大在新興業(yè)務上已經出現高增長態(tài)勢,而且隨著在5G 2B業(yè)務上的探索,沒準未來還會出現更多的新興業(yè)務增長點。

總結下,運營商們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了,但三大運營商們并未一味“躺平等死”,而是在雖然“蹩腳”但確實努力的轉型,或許對于運營商來說,2020年拐點已到,用戶們對運營商們、對5G的罵聲依然會持續(xù)不斷,但希望三家能放平心態(tài),繼續(xù)賺好自己的錢,讓別人罵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