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今年11月在一場對話中講述了印度的數字轉型情況,并強調將以躋身半導體主要供應國為現階段目標。
由于先前吸引外國半導體商設廠的計劃,因為補貼比例過低而失敗,印度政府準備加碼補貼額度。根據印度經濟時報報導,印度政府計劃編列7600億印度盧比(人民幣640億元)預算,在未來6年內,補助外商到印度設立逾20座半導體設計、零組件制造和顯示器制造廠,此舉有助于印度成為電子制造中心。
印度時報11月初報導,印度政府即將公布規(guī)模達數十億美元生產連結補貼計劃,以推動半導體在印度制造,多個部會官員正積極與臺積電、英特爾、超微半導體(AMD)、富士通、聯(lián)電等外國半導體廠商進行討論。
印度一高級官員表示:「透過不同的生產連結補貼機制,印度政府試圖拓廣印度制造和出口的范圍,而半導體政策將協(xié)助深化印度的制造基礎。」
印度政府的目標包括,吸引外商設立1到2座顯示器制造廠,各10座半導體設計和零組件制造廠,在全球半導體短缺之際,這將為印度成為電子制造中心鋪路。
這項計劃可能在本周送交印度內閣批準,之后印度電子資訊產業(yè)技術部(MeitY)將公布計劃細節(jié),并邀請有興趣的外商申請。
印度政府在將近1年前就邀請外商赴印度設立晶圓廠,但行動宣告失敗,因為印度政府提供的資本補貼最多只有40%。
包括臺積電、三星電子和英特爾等半導體大廠近期都公布超過1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如果印度能吸引到上述國際大廠到印度設廠,將能降低對進口半導體的依賴,協(xié)助印度實現半導體自主。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首席研究分析師Kanishka Chauhan表示,半導體短缺已影響全球幾乎所有產業(yè)的生產目標,因為從汽車、電視、桌上型電腦、耳機、甚至洗衣機,都會用到半導體,印度政府公布這項政策的時機恰到好處。如果這項政策能吸引到一些晶圓代工廠到印度設廠,這將是推動印度半導體自主的一大步。
目標:躋身半導體供應國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今年11月在一場對話中講述了印度的數字轉型情況,并強調將以躋身半導體主要供應國為現階段目標。
根據印度外交部發(fā)布的新聞稿,莫迪稱印度正在積極推動數字轉型,其中的5大方向為:打造完善的數位公共資訊基礎設施、利用數字技術促進良政、發(fā)展新創(chuàng)企業(yè)生態(tài)體系、推動潔淨能源及生態(tài)保護,以及發(fā)展在地電信產業(yè)的5G與6G能力。
新聞稿引述莫迪說,印度有8億人口使用網絡、7億5000萬人擁有智能手機,印度政府正積極做用寬頻網絡連接60萬座村莊。
莫迪還提到印度的太空計劃和及網絡資安保護能力,并稱印度現階段正聚焦于發(fā)展硬件,為發(fā)展半導體產業(yè)鋪路。
他說:“我們正在準備獎勵配套,以期成為半導體的重要制造者。我們的獎勵生產的方案已吸引許多國內外業(yè)者前來設置基地?!?/p>
印度政府近來正積極吸引外資前往設置芯片廠,早前有媒體引述不具名消息報導,新德里正計劃推出一個數十億美元的生產補助計劃,臺灣廠商也是招攬洽談的對象。
然而,有臺商分析,印度不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一環(huán),像芯片這樣的較高檔產品,因要考量穩(wěn)定水電供應、上下游供應鏈、政府效率等大環(huán)境,加上投資成本高,短時間內想吸引到外資并不容易。
臺商說,以臺積電為例,若要到印度設廠可能還得帶上數百家協(xié)力廠商,難度頗大。目前印度的情況比較適合做電子產品的組裝,至于半導體發(fā)展前景,還得看印度政府的決心及相關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